成果完成单位:山东商务职业学院、中国电子劳动学会、烟台先进制造工程技术学会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三研究所、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

成果简介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成果简介

2021-12-16 10:50

本成果针对高职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匠精神认同不够,有效支撑平台缺乏,师资实践能力不足育人模式单一化,课程体系不匹配、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,立足山东半岛装备制造业,从2012年开始,依托12项省级以上课题及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,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中创建并实施了“德技并修、三化融通、多维协同”工作室实践育人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发展理念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弘扬工匠精神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为高职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。

(1)明确了“德技并修、平台共享、因材施教、‘教’‘学’相长”工作室实践育人新理念,“校、企、行”协同构建了“工作室生态育人”成长模型

(2)厘定实践育人视阈下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应具备“匠心、专注、热情、传承”的工匠品格,确立了工作务实、理论扎实、技艺硬实的“三实”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

(3)搭建了“三化融通”工作室实践育人载体:“校、企、行”协同建立智能制造传承创新平台,建立环境“企业化”的3D 数字化、先进制造、智能电气、机电维修四个工作室,重构“人本化”的专业课程体系,实施“项目化”的四层递进实践教学三化融通形成软硬兼备育人载体。

(4)形成了“多维协同”工作室实践育人模式:以平台为支撑,实施双导师制,四个工作室相互协同,学生通过孪生资源建设、技能大赛、技术服务、文品创作、社会培训等多元途径,提高专业技能和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。

(5)开发了“进阶式”工作室实践育人评价体系:搭建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,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督查与考核,实现了“学员→学工→助工→员工”分段进阶培养。

成果孵化出教育部“教师实践流动站”试点项目,省品牌专业群1个,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,省教学团队1个,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。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赛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3项,省赛一等奖12项、二等奖18项、三等奖8项,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奖77项。毕业生在教学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质量就业,其中3人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,李国印获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称号。成果打造了省名师工作室1个,省教学名师1人,省优秀教师2人,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,省级以上一类赛事专家裁判24人次,首席技师3人。育人模式在省内外50余所院校推广,惠及学生10万余人。《中国教育报》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和山东教育卫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了该成果成效,产生广泛影响。